非洲旅遊,  摩洛哥

摩洛哥介紹:蘊含悠長歷史的北非之星

摩洛哥,一個重視宗教信仰的北非國度。炎熱乾燥鄰近沙漠,想像以為會很寂寥無趣,事實上卻是繽紛色彩之都,繽紛的馬賽克磚、鮮豔的藍色小鎮、具代表性的四大皇城,經歷多國統治後融合出的獨特生活模式…等,摩洛哥有很多神秘又迷人的故事,等大家一一認識。

地理位置:

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部的沿海地區,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,全名為摩洛哥王國。於1979年占領西撒哈拉、鄰近阿爾及利亞

官方語言:

官方語言以阿拉伯語為主;曾經受到西班牙與法國的統治,因此西班牙語以及法語也是當地通用的語言

政治體系:

目前摩洛哥所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,也就是王國中的國王擁有最高權力,現任國王為穆罕默德六世,在1999年7月即位爾後依舊堅持執行君主立憲、多黨制等既定政策,也積極的參與國際反恐合作。

社會概況:

摩洛哥在穆罕默德六世主政下,目前經濟維持穩定的成長、政府也極力改善基礎建設並減少債務;也因為地理位置鄰近歐洲,勞工薪資相較之下相對低廉,目前摩洛哥已經是一個多元、開放也以市場導向為主的經濟體,而主要發展的產業有農業、紡織業以及觀光旅遊業。

考古發現證明在距今4、50萬年前就有民族在摩洛哥生活居住,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5世紀曾受到羅馬帝國統治,直到7世紀阿拉伯人來到摩洛哥後,並在8世紀時建立茅利塔尼亞王國。15世紀左右西方列強相繼的入侵。途中幾經波折經歷了英國、德國、法國的統治、共管後,終於在1957年8月14日正式定名為摩洛哥王國。

現今摩洛哥地的人口約3600萬人,其中75%是阿拉伯人、20%是柏柏爾人,剩餘的5%則是屬於其他國家的人種。宗教信仰的部分以伊斯蘭教為主,因伊斯蘭教為摩洛哥的國教,極少數有信仰猶太教與基督教等。

 建築風格:

因為歷史狀況與地理位置等因素,摩洛哥的文化十分多元,融合了阿拉伯、柏柏爾和歐洲多國;前國王哈桑二世曾說到:「摩洛哥是一棵根植在非洲,但葉子呼吸著歐洲空氣的大樹」。因此,建築的風格多元,有著繽紛且華麗、充滿細節的圖騰與裝飾,也有一片土黃的歷史遺跡沙漠古城。

最古老的大學:

因為多元文化相互影響,摩洛哥在當時也有許多教育、思想蓬勃發展,甚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就在摩洛哥的菲斯老城中,在西元859年由當時富商的女兒法蒂瑪菲‧赫利資助所建立,原本繼承父親遺產後,是要籌建清真寺,後來才發展為授予學位的大學,名叫「卡魯因大學」。

友善貓咪:

因為國教伊斯蘭教的關係,摩洛哥人對貓的態度大多都是包容、和善的,因此不管在城市或郊區,到處都會看見貓咪的蹤影。貓咪已經成為摩洛哥日常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。

契夫蕭安(藍色小鎮):

近年摩洛哥知名的網美拍照景點「契夫蕭安」美麗山城,而之所以令人嚮往,主要是那鮮明的小鎮色彩;小鎮裡的房屋外牆,除了白色以外全部都粉刷上了深淺不一的藍色,而大門也是,除了維持材質原本的色彩外,也都會被漆上亮眼的藍色。

契夫蕭安位於摩洛哥的北部山區,海拔高度500至700 公尺處,地理位置隱密猶如世外桃源,也的確曾經隱世獨立了數個世紀。這座城市是在1471年,由西班牙摩爾人為防禦入侵在此建立城堡,而後15世紀末,逃離伊比利半島的難民大量湧入後,老城區便從城堡四周向外擴展,因此當地大部分的居民都會說西班牙語。

由於地形封閉加上當時居民非常排斥外人,在深山裡的契夫蕭安一直是個鮮少人熟知與世隔絕之地。

直到1920年被發覺時,非常驚奇的發現契夫蕭安居民至今仍在使用15世紀時,在西班牙本土就已經失傳的卡斯提爾語。隱世了5個世紀的契夫蕭安就如同時空膠囊,保存了十分濃厚的古老西班牙安達魯西亞人的建築特色,與摩洛哥其他老城相比,建築沒有繁複的裝飾顯得十分樸實。

撒哈拉沙漠:

總面積超過9,400,000平方公里,世界上第三大的荒漠,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。橫跨了摩洛哥、埃及、利比亞、蘇丹、突尼西亞等多達十一個國家。沙漠並非只有印象中黃澄澄的黃沙,有分為紅、黃、白、黑、綠等等沙子,地貌也有分成流動沙漠、沙丘、岩漠、礫漠以及泥漠混雜組成。撒哈拉沙漠位於摩洛哥的東南邊,大多是從沙漠邊緣的城鎮前往,到沙漠除了感受他的無邊浩瀚外還能夠進行騎乘駱駝看日出、賞夕陽,搭乘吉普車飆沙和夜宿沙漠帳篷等活動。

 新進旅行社-摩洛哥旅遊帳篷升級版所安排的是有獨立衛浴的舒適帳篷,讓大家體驗沙漠中還是能睡得舒適。

馬拉喀什:

四大皇城之一,馬拉喀什(Marrakech)在摩洛哥柏柏語中是「上帝的故鄉」的意思。在馬拉喀什大多數的建築都是以紅色岩石所砌成,在街道漫步時,就如同走進一座紅色城市的感覺,也因此被稱作「紅城」。現在的馬拉喀什擁有傳統老城的氛圍,也同時能體驗到現代頂級的享受。能夠看見街道上傳統雜耍技藝,也林立著各式頂級飯店與精緻咖啡廳。

菲斯:

菲斯也是四大皇城之一,是伊斯蘭文明的代表城市,一直維持著摩洛哥中世紀時期的樣貌,在老城內多達9,000多條錯縱複雜的街道巷弄,猶如大型迷宮一般。菲斯也是摩洛哥王朝的第一個王城,已在1981年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
托德拉峽谷:

處處都是高聳岩壁的托德拉峽谷,在最窄僅有10公尺寬的谷間,高度卻有高達300公尺的巨岩峭壁,行走在峽谷中,抬頭便能仰望山脈間的一線藍天,景象壯觀的令人讚嘆,是令人難忘的大自然藝術品。

塔吉鍋:

塔吉鍋最早誕生就是在摩洛哥,鍋具以陶製材質為主。因當地氣候乾燥,水資源極其珍貴。塔吉鍋的高帽造型,能讓肉與蔬菜等食材本身蒸發的水蒸氣在鍋中循環,料理時達到省水的目的,同時也能減少油和鹽的用量,完整鎖住食材原本的新鮮滋味。

庫斯庫斯(Couscous):

是北非特有的一種料理,在古時象徵「幸福與豐收」。使用略帶黃色的「北非小米」添加少量的水和鹽,經過2-3次的蒸煮後,再淋上烹調過的蔬菜與肉類,更講究一些會再搭配特製醬汁,鹹中帶甜滋味讓人一口接一口聽不下來。

柏柏爾比薩:

又稱柏柏爾薄餅,是沙漠居民的傳統美食,一個大而圓的麵包,看上去就像厚比薩餅皮,麵包裡塞滿了蔬菜碎和肉末,外脆內軟,和比薩相比的話,薄餅口感更加厚實、層次豐富。是柏柏爾人在節慶時都會做的一道團聚慶祝料理。

肉丸:

因為摩洛哥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,因此這裡的肉丸通常是牛肉或羊肉製作而成,通常會加入新鮮番茄和橄欖慢慢燉煮,搭配辣椒粉、小茴香、肉桂和香菜等香料調味。是一道味道豐富的摩洛哥料理。

烤肉串:

在摩洛哥,烤肉串是一道常見的街邊美食,但每一家的調味各不相同。常見的烤肉串品項有雞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魚和蔬菜,以洋蔥、小茴香、胡椒、辣椒粉和鹽等調料醃漬後,再撒上各式香料。除了單吃外,也會夾在麵包中一起品嘗,或搭配一杯薄荷茶都是摩洛哥人的日常享受。

薄荷茶:

薄荷茶可以說是摩洛哥的國民茶飲,在摩洛哥從早到晚隨處都能夠見到薄荷茶的蹤跡。通常使用的是綠薄荷,加入藥草和糖,再以熱水沖泡而成。入口後有著淡淡的茶香、微甜、最後帶著涼涼的尾韻,搭配甜點飲用,或是飯後來上一杯,絕對是摩洛哥人的最佳選擇。

只差一個字,一定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吧!摩洛哥是個非常獨特、蘊含多元文化、也擁有鮮明宗教色彩的北非伊斯蘭教國度。因為當地的氣候與地貌有許多當地特有的料理與生活方式。

而摩納哥則是位於法國南邊非常小的一個曾瀕臨破產的小國,因為賭場而晉升世界上最多億萬富豪的國家。大家別再搞混囉!

以上關於摩洛哥的介紹,大家對摩洛哥應該有初步的認識了吧!想要親自踏上這片土地看看感受沙漠的浩瀚、建築的藝術嗎?歡迎參考新進旅行社-摩洛哥旅遊14日行程